宫颈癌是常见的一种妇科恶性肿瘤,目前宫颈癌发病率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。
HPV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元凶,但是感染了HPV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患上宫颈癌,这是很多人存在的认知误区。
图源网络,侵删
事实上,约有7成女性一生中有感染过HPV,大多数HPV感染都是一过性的,约90%的HPV感染可在两年内自然消退,无需特殊治疗。只有当高危型 HPV持续感染,免疫系统长时间“战败”,才可能引发宫颈癌变。
从HPV感染发展至宫颈癌,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就像恶魔的蜕变,通常历经四个阶段。
此时几乎没有任何症状,大多数人毫无察觉,少数人可能出现一些轻微不适,如短暂的白带增多、外阴瘙痒等,极易被忽视,就像一场无声的 “偷袭”,免疫系统也尚未 “察觉” 病毒的入侵。
若HPV未被免疫系统清除,便进入第二阶段——持续感染。一般同一基因型 HPV在间隔 6 ~12 个月的两次或多次宫颈检测样本中仍存在,即为持续感染。
此时,身体开始发出警报,可能出现异常排液,白带如稀薄淘米水状,伴有腥臭味,还可能夹杂血丝;异常出血,像同房后、绝经后或经期外的无端出血;下体、肛周等部位长出乳头状、菜花状、丝状疣体等异常疙瘩。
HPV持续感染致使宫颈上皮细胞发生异常改变,依据病变程度分为CIN1、CIN2和CIN3。CIN1 有较大几率自然消退,可看作身体的一次“自我纠错”,约60%-70%会在一年内逆转正常;但CIN2和CIN3恶变风险颇高,是通往宫颈癌的危险“斜坡”。
患者常感觉白带增多、颜色发黄,或出现血性白带,小腹偶尔坠胀、隐痛,不过这些症状依旧缺乏特异性,易与宫颈炎等混淆。
原位癌阶段,癌细胞被局限在宫颈上皮内,尚未突破基底膜“向外扩张”,如同被禁锢的“猛兽”,此时若能及时察觉并治疗,治愈率较高;
一旦癌细胞冲破基底膜,向间质浸润生长,发展成浸润癌,就如同“猛兽出笼”,癌症开始扩散转移,威胁生命,患者会出现消瘦、乏力、贫血、下肢肿痛等全身性症状,还可能因癌组织侵犯周围器官,引发大小便失禁、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。
图源网络,侵删
HPV16、18、31、33、45 等高危型HPV是宫颈癌的主要“幕后黑手”,其HPV16、18最为凶险,在宫颈癌病例中占比极高。
从感染高危型HPV到发展成宫颈癌,一般需5-10年甚至更长时间,这期间只要定期筛查,就能及时察觉癌前病变,阻断宫颈癌的脚步。
目前,大家对预防宫颈癌的普遍认知就是接种HPV疫苗,并戒除一些不良的和不安全的生活方式,如不宜过早有性生活、不宜拥有过多性伴侣、戒烟等;另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进行宫颈癌的筛查。
目前常联合采用HPV检查和TCT检查作为初筛,也就是病原体+脱落细胞检查,可有效降低漏检率。
如果这个阶梯不过关,那么需要进一步做阴道镜检查,观察宫颈有没有病变,以及病变的范围和程度,同时在病变部位多点钳取宫颈组织,送病理检查(叫活组织病理检查,简称活检),最后由病理检查结果来确诊。